電影心得

《霸王別姬》觀後感:命運與時代的悲歌

《霸王別姬》是一部講述京劇的文化藝術,與大時代中小人物悲歌的電影,一上映即備受讚賞、獲獎無數,至今仍是許多人心目中的經典劇作,尤其是張國榮飾演的程蝶衣,對段小樓情深至死,扣人心弦,結局卻不勝唏噓,一句「不瘋魔、不成活」令人每次觀賞每次感慨,也每次都讚嘆不已。

《一家子兒咕咕叫》觀後感:不是每隻鴿子都能飛回家

《一家子兒咕咕叫》以賽鴿為題材,充滿了詩意的畫面和絕美的構圖,影像時而寫實,時而魔幻,儘管這部影片的基調沉鬱且充滿悲涼,但它偶爾流露出的溫柔時刻,仍讓觀眾得以短暫喘息。電影深刻描繪了家庭的複雜與痛苦,無論是對家庭題材感興趣的觀眾,還是喜歡深層次思考的影迷,這部影片都不容錯過。

《少年吔,安啦!》觀後感:找一個無聲的所在,一個人哭悲哀

1992年上映的《少年吔,安啦!》至今依然被譽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黑幫電影之一,現代觀眾也許會覺得這樣的黑幫題材早已過時,但《少年吔,安啦!》以精準的鏡頭語言,生動刻畫了台灣30年前底層小混混的生活。影片中的台詞粗俗但道地,台語腔調自然而真實,隱隱透露出一種掙扎與混沌的無奈。

《同學麥娜絲》觀後感:人生擱淺的故事,逃不開的無解

我一直以為四個中年男子的生活是我無法帶入情緒的,那樣隔著薄霧旁觀他人生命的感覺持續至片尾,直到柯仁堅出現在大螢幕上,彈著吉他唱著「卡通手槍」。那一刻,共同的音樂記憶讓我對電影有了更清楚的認識,感受變得清晰卻刺痛。原來我離這些中年男子也不太遠,那些人生擱淺的時刻,我們的無奈都一樣。

《父後七日》觀後感:戲謔中的濃厚思念與親情

《父後七日》是一部帶著黑色幽默的感人電影,雖然它充滿了對傳統喪葬習俗的諷刺與戲謔,但同時也蘊含著深厚的情感與哀思。透過這部電影,不僅能一窺台灣傳統的喪葬文化,更能感受到其中隱藏的深刻情感。儀式不僅是為了亡者,有時也是為了活著的人,讓遺族有一個情感出口,來面對失去的痛苦。

恐怖片《咒》觀後感:恐怖與母愛的交織

「不作死就不會死」大概是所有恐怖故事的開頭,三名大學生執意闖進長輩交代絕對不可進的地道,不僅惹禍上身,造成兩死一傷,還將詛咒帶回,害死身旁許多人,多年後,詛咒找上女主角若男的女兒,若男不惜一切代價,回到地道內,希望能破解詛咒拯救女兒性命。

《在車上》觀後感:情感的流轉與救贖之旅

《在車上》是一部情感細膩而深刻的電影,它以緩慢的節奏帶領觀眾深入角色內心,探討了愛、背叛、懊悔與救贖的主題。家福與美沙紀之間的互相陪伴成為了這段療癒之旅的核心。他們在車程中不斷揭開彼此的傷口,但這種揭露並非痛苦的,而是一次次接近真實自我的過程。

《王牌冤家》觀後感:抹去記憶真的能忘記一個人嗎?

「你可以抹去一個人的記憶,但要打從心底忘了對方又是另外一回事。」是這部電影裡面我最喜歡的台詞,即便記憶消失,兩人相處時的影響也無法抹滅。你可能無法記得與對方相處的具體細節,但你會讀他愛讀的書、聽他愛聽的音樂、去他喜愛的地方。那些愛過的痕跡會悄然存在,讓你變得與過去不一樣。

《迷離夜蘇活》觀後感:美好嚮往與現實生活的落差

艾洛絲的旅程如同一場變調的奇幻冒險,她踏入了一個華麗而黑暗的世界,最終她不僅要拯救珊蒂,也要拯救自己。電影帶給觀眾的不僅是視覺上的享受,還有對現實社會中性別議題的深刻思考,面對夢想與現實的巨大落差,我們是否能像艾洛絲一樣,保持初心,找到自我?希望我們都能在困境中學會堅持與成長。

Scroll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