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部電影於2010年上映,距今已經12年,剛上映時看這部電影,看不懂電影裡的悲傷,只看懂了喪禮期間那些忙亂荒誕,明明親人走了,儀式卻好不熱鬧,誦經、搖鈴、拜飯、燒紙,整日不停歇的各種聲音,長大後再看一次我才看懂,除了戲謔的黑色幽默,這部電影還乘載著遺族未曾說出口的思念。
#以下所有的想法心得解釋都是「我覺得」
#所有圖源來自網路
#劇透爆雷
超渡的是亡者還是遺族?
傳統喪儀的目的,除了安撫亡者的靈魂,我常覺得它更多的是在慰藉活著的遺族。我們隨著和尚、道士誦經、做法事,期盼亡者能藉此得以超渡,前往所謂的西方極樂。我們燒紙錢、燒各式的紙紮品,從房子、車子到現代化的3C產品,無不希望亡者能在另一個世界生活得舒適。我們相信或半信半疑地,肉體消逝的他們,靈魂會去往某個未知的境地,也相信那些燒給他們的東西他們真的會收到。
不過,我常會思考,亡者真的必須離開嗎?在《父後七日》中,這種儀式性極強的葬禮是否真的是為了亡者的靈魂超渡,還是更多是為了那些被留下來的親人能夠有所依賴、情感得到出口?片中的那些繁複的儀式究竟是為了誰?
有時要哭、有時不能哭
在傳統喪儀中,有時會要求遺族在某些時刻落淚,表達遺族的哀傷。而在其他場合,卻反而要求不能哭,因為據說亡者看到遺族的眼淚,會產生牽掛,難以安心離開。我常想,是不是亡者的靈魂必須要離開?不能陪伴在遺族身旁,必須前往「西方極樂」,才是所謂「圓滿」?那我好想知道,西方極樂世界究竟是哪裡?有接駁車嗎?火車?高鐵?還是客運?只進不出?還是亡者能自由往返?想念的時候,會不會回到家裡看一看在世的親人?
父愛無聲:生活細節中的溫情
這部電影中,最觸動人心的莫過於一段段生活中的細節,重現父親與女兒的互動。片中有一幕,女主角回到老家,脫掉高跟鞋後無鞋可穿。父親立即將自己腳上的藍白拖脫下給女兒,自己則赤腳走在路上。這樣自然而然的舉動,無聲無息地展現出父親無微不至的愛。
許多人應該也會片中女主角騎車載著父親遺照的片段感慨萬分。以前是父親騎著摩托車載著女兒放學,還特地留下一些好吃的給她,叮囑不要讓哥哥知道。如今,父親變成了一張遺照,當年那個在後座愉快高歌的父親,轉換成另一種形式,隨著女兒回家,那段溫馨的時光成了無法再重現的記憶。
這些平凡的情景,是親情最真實的體現,片中雖然充滿了喪禮的戲謔與荒誕,但這些細節卻賦予了電影一種無法言喻的感動,讓觀眾看見最平凡也最深刻的父愛。
黑色幽默中的深刻哀思
電影的核心雖然是喪禮,但導演劉梓潔以黑色幽默的手法,將喪儀的繁複與荒誕巧妙地融合在一起。無數似乎毫無邏輯的習俗儀式被一一展現,從唱誦經文到孝女白琴。這些看似不合時宜的儀式,也真實反映了許多人在面對喪禮時的無措與無奈。
經歷過台灣傳統喪儀,會對這部電影呈現出來的習俗特別有感,我個人經歷過的最印象深刻的儀式,稱做「作藥懺」,是病逝的人才會有的法事,法師作法、煮中藥,將藥餵給代表亡者的小紙人喝過,然後打破藥罐,代表亡者身體已經康復,從今往後都不會再用到藥罐,就像電影最初的旁白,「今嘛你的身軀攏總好了,無傷無痕,無病無煞,親像少年時欲去打拚。」
這些傳統儀式無法改變亡者的去世,卻讓遺族找到了情感上的寄託。《父後七日》透過這些荒誕的情節,刻畫出了遺族在葬禮中的情感糾結與無法言喻的哀思。那些表面上的忙亂,實際上隱藏著的是對逝去親人的深深懷念。
因為常常忘記,所以想起時又一陣刺痛
失去親人的痛,並不會隨著時間消逝。有時候,我們會突然忘記這種痛苦,直到某個特定的時刻,過去的回憶又會猛烈地襲來,讓人猝不及防。在《父後七日》中,喪禮繁瑣的儀式讓女主角暫時忽略了父親的離去,另一方面,那些象徵父親的物品與回憶卻時時刻刻提醒著她,他已經不在了。
父後七日這部電影原是一篇散文,後來才發展成一遍長篇電影,原著裡寫著「有時候我希望它更輕更輕。」「於是它又經常不知不覺地變得很重。」這樣的感受,我想對每一個經歷過失去親人的人來說都非常真實。
儘管生活還得繼續,儘管我們可能會被生活的忙碌所淹沒,但當記憶突然湧現,甚至更細節的,趟在冰櫃的遺體、燃燒紙錢的氣味、旁人嚎啕或細碎的哭聲,佈滿會場的輓聯、花圈、罐頭塔,帶著傷痛的記憶倏地全部湧上,不留一點空隙,沉重的讓人無法呼吸,可失去的痛苦就會再次強烈地襲擊,讓我們再一次陷入悲痛。
結語
《父後七日》是一部帶著黑色幽默的感人電影,雖然它充滿了對傳統喪葬習俗的諷刺與戲謔,但同時也蘊含著深厚的情感與哀思。透過這部電影,不僅能一窺台灣傳統的喪葬文化,更能感受到其中隱藏的深刻情感。儀式不僅是為了亡者,有時也是為了活著的人,讓遺族有一個情感出口,來面對失去的痛苦。
電影雖為散文的改編延伸,但無太大幅度的改動,承襲相同的節奏與風格,許多時刻會讓人莞爾一笑,看完之後卻也感慨萬千的作品,如果你曾經經歷過喪禮,或者對台灣的傳統喪葬文化有興趣,《父後七日》絕對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。這部電影能讓你哭,也能讓你笑,在幽默中讓你感受到那些無法言喻的親情與思念。
其他國片心得:
《消失的情人節》觀後感:路上尋找我遺失的美好
《腿》電影觀後感:黑色幽默與愛的荒誕探索
《孤味》觀後感:以愛與傷痕交織的人生故事
《緝魂》觀後感:當科學遇上靈魂,誰能逃脫生死輪迴的宿命?
《金錢男孩》觀後感:男同志性工作者的悲傷情歌,孤獨靈魂的掙扎與救贖